毛南族舞蹈 毛南族人喜欢跳什么舞蹈?
- 作者: 神婆星座网小编
- 来源: 神婆星座网
- 2024-11-10
大家好,今天神魄星座网小编给大家分享「毛南族舞蹈 毛南族人喜欢跳什么舞蹈?」的知识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记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给你的好友们哟~,现在开始吧!
毛南族是中国传统的特色民族,这个民族人口比较少,是生活在山区的民族。那么关于毛南族的舞蹈文化,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?毛南族都喜欢跳什么舞蹈呢?都有哪些特色呢?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!
毛南族肥套用于还愿的舞蹈
"还愿舞",毛南语称"肥套",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,盛行于明清之际,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,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、山歌、戏剧、舞蹈、音乐、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。其歌、舞、乐、戏等艺术形式承载着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、冀望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,它既是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,又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。
主要特点
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,内容丰富,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傩歌、傩舞、傩戏、傩乐、傩故事(口头传说)、傩面具雕刻几大类。"肥套"共有十几个舞蹈场面。"还愿"时需要摆设各种"供桌",搭神坛,在神坛上"安楼",挂神像,舞蹈活动均用一班师公主持进行。当主唱的师公念请哪种神时,即由师公戴上该神的木面具舞蹈。这些舞蹈的主要内容是"还愿"之家希望通过祈神活动得到"恩赐",使以后的子孙兴旺发达。其过程由主唱师公念咒语、唱神书。念唱到哪个神,哪个神就出来舞,都按一定的程序表演。
表演由一帮专业的神职人员主持,整体结构是由十五个舞蹈组成,内容非常丰富,他们表演登梯、超度、架桥、拣花、送花、坐殿等舞蹈。
舞蹈的基本动作有软拜步、起伏碎步、甩袖、绕手轻拜、跳小步和辗转绕圈等。很少有剧烈粗犷的跳蹦。动作规律是在流动行进中起伏跳荡,轻柔悠然,气氛较为庄重肃穆。男性神多身穿龙袍、蟒袍,袍上绣着各种鲜艳声调的图形,并配上闪光片。女性神则上衫下裤,不穿裙,与民间妇女的服饰大致相同。
传承价值
毛南族肥套的形成、发展、演变对认识毛南族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。其傩文化以歌、舞、乐、戏等多种形式表现,可以看到毛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与嬗变的印记。
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,毛南族肥套处于濒危状态,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,使其发挥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应有作用。
从传播学角度看肥套傩俗
毛南族“肥套”傩俗,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历经无数个历史朝代顽强的存活下来,发展和演变,反映着毛南族社会发展的历史;傩俗歌、舞、乐、戏多种娱乐形式,透射出毛南族文化艺术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嬗变。
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,“肥套”傩俗传播,可以说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继传现象,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、共享、互动和重组,是传播者的编码和解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程,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。
毛南族“肥套”傩俗的传播主要是以口耳相传、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。在这个过程中,符号成为傩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。毛南族“肥套”仪式中的许多符号按照一定方式组成,这就是符号的编码过程,然后通过接受者的解码过程,完成仪式的传播活动。
本文首先分析毛南族“肥套”傩俗的传播活动,包括其构成要素、传播方式、特点等等。其次分阶段论述“肥套”演变中的传播表现。主要是分为3个阶段:1.1949年前,形成发展巅峰阶段;2.1949年—1980年,由盛而衰阶段;3.1980年至今,劫后重生复原阶段。再次,分析传播在“肥套”傩俗变迁中的作用。最后总论民俗与传播的关系。传播在改变民俗文化生存环境同时,又是促进民俗变革的弹性机制,而媒介的运用也拓宽民俗活动的传播对象。民俗利用传播扩展民俗文化新空间,丰富民俗文化的传播手段,创新民俗文化,加入时代因素。
毛南族猴鼓舞葬礼上的欢快舞蹈
前往平塘县的甲坝村颇费周折,运送砖头的大货车路上抛锚,让我们不得不徒步前进,寻找毛南族舞蹈——猴鼓舞。
一路上都能看见崭新的瓷砖新房,还有几户正在建设中。乡亲们说,这都是打工带来的变化。寨子里除了修房的施工声,还有节奏强劲的流行歌曲,让这个村寨显得并不宁静。此时甲翁小学传出阵阵古朴的鼓声,透出别样韵味。
为参加“多彩贵州”舞蹈大赛,孩子们正在排练猴鼓舞。随着鼓声的节奏,手拿两根棍子的孩子们模仿猴子的动作,跳跃翻腾,或单打独斗,或相互嬉闹,并不时发出“嚎嚎”的叫声,动作敏捷,俏皮欢快,滑稽幽默。平塘县文化局史副局长介绍:“这是丧事舞蹈,欢快的表演是为了安慰失去亲人的家庭。”
鼓控制舞蹈的节奏,敲鼓的学生叫石治健。他不但负责敲鼓,还负责教其他的学生跳舞,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个猴鼓舞好手,还曾经远赴上海表演。如今父亲和村里大多数壮年人一样,外出打工,他就担负起了“舞蹈老师”的职责。石治健说:“从小,爸爸就在家里教我打鼓。”每当他的鼓声响起,学校低年级的孩子总喜欢围在他身边,高年级的孩子则自己就跑到操场上舞蹈,甚至“参乎”到学校的正式排练中,这让学校不得不组织猴鼓舞的第二梯队,以满足孩子们好动的天性。
猴鼓舞生于毛南族,鼓点犹如“密码”非常复杂,要“解码”自然并非易事。学校老师们津津乐道着一个故事:“哈哈!县里曾经来了个搞音乐的人,在我们村足足学了三个月,才学会我们的鼓点。”甲坝村是猴鼓舞跳得最好的毛南族村寨之一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,村里就组织了一支猴鼓舞队伍到上海演出,长达两年时间。前几年,附近建立了一个毛南族风情园,石治健和村里的几个小朋友也被选中,在课余时间去做表演。
学校的小朋友们大多没见过猴鼓舞,老师们也只是小时候见过。学校的负责人石继荣说:“以前经常看到村里有人跳,后来没看见了。现在也是因为政府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,让学校组织起了猴鼓舞队伍。”其实,村里40岁左右的人基本都会跳猴鼓舞,但这些人大多在外打工,石继荣:“前几年,我们学校的房子是村里唯一的瓷砖房子,现在村里的好房子越来越多了,都是打工换来的。”
打工带来的不仅是新房子、流行歌曲等,还有观念的变化。史副局长介绍:“以前,这个村寨还是比较封闭,要想看猴鼓舞,非要和村民们喝上两杯,交上朋友,才有可能。现在,村民们都非常热情,而且也越来越懂得民族文化的价值。”猴鼓舞所用的铜鼓是村民们的宝贝。可是,以前经常有外地人来平塘的毛南族村寨里收购铜鼓,也有人以几千元的价格成交过,现在已是后悔莫及。石继荣感慨:“以前还觉得不值钱,现在再多钱也不卖了,那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啊。就像我们的猴鼓舞一样,以前只是我们自己的娱乐,没想到政府这么重视,我们自己更要保护了。”从不认识,到逐渐了解,民族文化的价值在村民们心中重新定位。
孩子们已经担负起了猴鼓舞的传承与兴旺。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,身上流着毛南族的血液,他们和父辈一样对猴鼓舞有着独特的情结——自觉地学习民族舞蹈。但与父辈相比,他们更乐于向外人展示,记者数码相机的镜头一度成为他们追逐的目标“让我们看看,拍得怎么样呀?”已经是放学时间,孩子们都没有离开学校,有的在排练,有的在看排练……
源于母子亲情的舞蹈
传说,在一个林木茂盛的毛南族村寨有一户人家,丈夫早亡,妻子带着三个儿子艰难生活。一天,最小的儿子在山上吃了很多野果,觉得头晕,迷迷糊糊掉进了一个山洞。
洞中有一群猴子,小儿子与猴子一起生活。饿了就吃猴子采来的野果,渴了就喝洞中泉水……天长日久,小儿子学会了猴子的语言。而母亲却因为小儿子的失踪哭瞎了眼睛,10多年后去世了。出葬那天,法师用铜鼓祭祀,被正在和猴子一起玩耍的小儿子听到。
顺着鼓声找到了自己的家门,突然勾回了儿时的记忆,却只能发出“嚎、嚎”的叫声。只见他捡起了一个空树筒,用兽皮蒙上,边敲边叫,泪水不停地流出……村民们这才明白,失踪10多年的小儿子回来了。
小结:毛南族舞蹈还是非常多的,有的是欢庆的,有的是祭祀性的舞蹈,这些舞蹈会在不同的场合。所以当地人热爱的舞蹈是种类非常多的,当亲人去世的时候,当地人就会以舞蹈来悼念。
以上就是关于「毛南族舞蹈 毛南族人喜欢跳什么舞蹈?」的全部内容,本文讲解到这里啦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~
【本文★来②源神魄星座网www.shenpo.COm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