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为什么给儿子起名鲤

  • 作者: 神婆星座网小编
  • 来源: 神婆星座网
  • 2024-09-20

大家好,今天神魄星座网小编给大家分享「孔子为什么给儿子起名鲤」的知识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记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给你的好友们哟~,现在开始吧!

1.孔子的儿子孔鲤,是什么样的人,有哪些经历和成就?谢谢


  与孔子的名声日隆相比,先秦时期的孔子家族人丁并不兴旺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了这一时期孔子家族的世系:
 孔子生孔鲤,字伯鱼。伯鱼享年五十岁,先孔子而死。伯鱼生孔癭,字子思,享年六十二岁。子思曾经受困于宋国。子思作了《中庸》。子思生孔白,字子上,享年四十七岁。子上生孔求,字子家,享年四十五岁。子家生孔箕,字子京,享年四十六岁。子京生孔穿,字子高,享年五十一岁。子高生子慎,享年五十七岁,曾经做过魏国的相。子慎生孔鲋,享年五十七岁,做过陈胜王的博士,死在陈这个地方。
 这里首先提到的是孔子的儿子孔鲤。据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可知,周景王十三年,即鲁昭公九年(公元前533年),孔子十九岁,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。一年后,亓官氏为孔子生下一子。孔子当时是管理仓库的委吏,得到鲁昭公赏识。鲁昭公派人送来一条大鲤鱼,表示祝贺。孔子以国君亲自赐物为莫大的荣幸,因此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,字伯鱼。后世孔氏子孙以此讳鲤鱼而称之为“红鱼”,祭祖时不用鲤鱼而用鲫花鱼。
 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,一生广收门徒,兴办私学,弟子三千,贤者七十二人。儿子孔鲤早年随父从学,自在情理之中。然而从有关资料中,我们却看不出孔子给予自己的儿子以特殊的教诲的地方,不要说今天的我们,即便当时的人们,孔子弟子中的一些人,对此也有怀疑。
 《论语·季氏》篇有这样一段记载:陈亢问伯鱼说:“你听到过夫子的不同于对其他弟子的教诲吗?”伯鱼回答说:“没有。父亲曾经独自一个人站在那里,我从庭前快步走过。父亲说:‘学《诗》了吗?’我回答说:‘没有。’父亲说:‘不学《诗》,就不能说出美好的辞句。’我退出以后,就开始学习《诗》。又有一天,父亲又独自一个人站在那里,我从庭前快步走过。父亲说:‘学《礼》了吗?’我回答说:‘没有。’父亲说:‘不学《礼》,无法立身处世。’我退出以后,就开始学习《礼》。我就单独听到过这么两次教诲。”陈亢回去之后,高兴地说:“我问了一个问题,却得到三点收获:我听到了学《诗》的意义,听到了学《礼》的意义,又听到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。”
 此外,《论语·阳货》篇还记载了孔子对孔鲤说过:“你学习过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这两篇诗了吗?人如果不学习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这两篇诗,就好比面对着墙壁站在那里,是不能和人交谈的。”
 由此来看,孔子教子,实在是无异于教导门人弟子,在这方面确实可以为后世师道垂典示范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孔子之教子,无非是以简明切要的语言,道出《诗》、《礼》之学的重要作用,而这在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诲之中实属屡见不鲜,甚至更为详明丰赡。比如,孔子曾经训导弟子们说:“学生们!你们为什么不学一学《诗》呢?《诗》可以激发人们的志气,可以观察社会风俗人情,可以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,可以借之发发牢骚,讥讽时政。近可以知道如何孝敬父母,远可以了解如何忠于君王,还可以学到许多草木鸟兽的名称。”孔子与子贡、子夏、子路等弟子都有谈诗、论诗、以诗设教的记录。孔子强调礼、重视礼的言论在《论语》中更是常见,最具代表性的,要数“克己复礼为仁”了。孔子认为,“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矣。”为此他要求弟子们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真可谓言之谆谆、苦口婆心了。
 孔子之所以如此重视《诗》、《礼》,是因为《诗》、《礼》在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确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。《诗》中的《国风》多采自民间,能反映风土人情、民人疾苦,知政之得失;《大雅》、《小雅》多来自王室官贵文人,富于才情雅致;《颂》多为叙述先王创业艰难、教导子孙勤政爱民,珍惜重视的史诗庙乐,所以《诗》是历史文化乃至科技知识的载体。学《诗》,可以通过简便易行、寓教于乐的方式获取多方面的训练。当时在朝聘、盟会等重大社会政治活动中,有赋诗言志的习尚,能否即席赋诗,是一个人社会活动能力大小的标志,所以孔子极力教导自己的儿子和弟子们好好学《诗》。然而孔子教人学《诗》,又非作学究式的研究。
 孔子以诗、礼教子,孔鲤也以诗、礼传家,遂相沿成诗、礼家风。后世为纪念此事,在孔鲤趋庭处辟孔子寿堂,陈列孔子衣冠、车服、礼器。北宋初年真宗祭孔朝圣曾驻跸此堂,赐为孔氏延宾斋。明弘治年间改为诗社堂。清康熙帝朝圣时,曾在此听孔尚任等讲经。乾隆帝朝圣时,曾多次在此堂内赋诗题词,颁发族谱,表达仰慕之情。
 孔子教子既无异于弟子,而其评价弟子的学业才干,向有国有家者引介推荐时,也绝不以父子之亲给予谬奖。颜渊、仲雍、子贡、子路、子游、子夏诸人,屡得孔子称赏,我们却找不到孔子称赞孔鲤的言辞。孔鲤虽为孔子爱子,然处于孔门高第之间,似确无优异可获孔子称达者。
 除孔鲤外,根据《论语》等书的记载,孔子似乎还应该有一个女儿。《孔子家语·七十二弟子解》记载:“公冶长,鲁人,字子长,为人能忍耻。孔子以子嫁之。”《论语》也说:“孔子谈到公冶长,说:‘这个人是可以把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的。他虽然在牢狱里面,但这不是他的罪过。’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。”只是由于史无明文,对于孔子的女儿我们已无从知晓。

2.孔丘为何给他儿子取名叫孔鲤


  一年后,生一男婴。这是孔丘唯一的儿子。(按《论语》记载,他和亓官氏应该还生有一个女孩,后来嫁给了孔丘认为忠实可靠的学生公冶长。)这个男孩出生几天后,鲁昭公到孔丘家去祝贺,并送给他妻子一条鲤鱼补身体。孔丘这时离遭阳货冷落还只有三年,虽然已经结婚生子,但心理一直很不自信。鲁昭公这一来,给了孔丘极大的鼓舞,心想,你阳货有季氏作靠山,我有国君作靠山,看谁有狠。为了表示对昭公一辈子的忠诚,给他儿子取名孔鲤,字伯鱼。这有点像唐朝的安绿山向唐玄宗表忠心一样,有点使人起鸡皮疙瘩。从此以后,孔丘对鲁昭公的政策和施政到处歌颂,认为昭公就是天下最好的国君。好的当然就是好,不好的也是好。后来,鲁昭公娶了吴国的一个姬姓女子为妃,与昭公同姓,当时很多人认为不好,因为周代就有“男女同姓,其后不繁”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。但是因为那个女子长得实在漂亮,昭公还是不顾众人的反对,和她结了婚。这事当时在曲阜弄得街谈巷议。一天,曲阜有个叫陈司败的人纠集了一伙人,看到孔丘回家,就拦住他,想给孔丘出难题,问昭公娶同姓女子为妃是不是违反了当时的礼制,强行要孔丘表态。《论语》是这样记载的: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,孔子曰:‘知礼。’ 孔子退,揖巫马期而进之,曰‘吾闻君子不党,君子亦党乎?君取于吴,为同姓,谓之吴孟子。君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’ 巫马期以告,子曰:‘丘也幸,苟有过,人必知之’ 我把这段有点戏剧性的对话译现代汉语:陈司败向孔丘问道:鲁昭公懂周朝的礼制吗?孔丘(含含糊糊地)说:知礼。孔丘走后,陈司败向巫马期敬了个礼,请他走近些,说:我听说君子无所偏袒,难道孔丘竟然也偏袒自己的喜欢的人吗?昭公从吴国娶了个妃子,与他自己是同姓。(明明叫姬孟子)偏偏叫她吴孟子。如果昭公这也算是知礼的话,天下还有哪个不知礼呢?巫马期后来把这话转告了孔丘。孔丘说:我的命真好,假如有了错误,天下人都知道。我们可爱的孔丘先生,你老人家不是经常教导学生要光明正大吗,怎么你自己就不能带头实行呢?鲁昭公娶同姓女子为妃你知道不对,怎么就不敢当众承认呢?名噪一时的圣人,居然就被人家一条鲤鱼给收买了。这样的人如果治国平天下,不知要弄出多少冤假错案来!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圣人!

3.关于孔子儿子名字的故事是什么?


  孔丘虽然严肃认真地从事着助丧相礼的职业,但他却不满足于只做传统的丧祝儒者,他希望把丧祝的礼仪发扬光大,使其成为一套社会规范的礼仪。于是他刻苦学习周礼,很快他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,在丧祝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和赏识,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,后来,就连鲁国国君鲁昭公也开始注意到他了。
  公元前532年,19岁的孔子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,结婚了。婚后第二年,他便有了儿子。鲁昭公知道这个消息后,特命人送了一条大鲤鱼以示祝贺。孔子
  随即给儿子起名为鲤,字伯鱼,以表示对君王赐鱼的纪念。
  孔子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,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和赏识,特别是鲁昭公赐他鲤鱼的消息更是不胫而走,一时间传遍了鲁国都城。于是,便有一些年轻人慕名而来求学于他,并尊称他为孔子。不久,在鲁国执政的正卿季武子派人前来请孔子,让他担任中都宰。

4.孔子那么厉害,为什么他的儿子却一事无成?


  孔鲤是孔子唯一的儿子。但是,孔鲤很平凡,一生也没有什么成就。与他的父亲孔子如雷贯耳的名气相比,孔鲤可谓是默默无闻。在我们的眼里,孔鲤就是一个失败者,明明有一个父亲是大教育家,为什么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。
  其实,孔子的学生子禽曾经就问过孔鲤一个问题:你是孔夫子唯一的儿子,你爸爸回家肯定私下里给你恶补功课,教了你很多东西吧?孔鲤是怎么回答的呢?他说:我爸爸回家教我的东西跟白天跟你们说的一样。也就是说,孔子并没有给自己唯一的宝贝儿子开小灶。在孔子看来,开不开小灶跟成不成才没有半毛线的关系。
  孔子对成才、成功的定义和我们可不一样。按照我们现在的成功观,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谋生或者求知,成为有钱人或者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,是绝大部分人读书的终极目的。但在孔子这里,读书还有第三个目的,那就是:成为一个君子。所以,孔子培养自己的儿子,是朝着第三个境界看齐的。他想要培养的,不是一个富得流油的人,不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,而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。
  为什么孔鲤当年过庭院的时候,孔子对他说:“不学诗,无以言。不学礼,无以立”?他让儿子学习诗,不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“腹有诗书”的人,而是为了让他懂得语言的艺术,他让儿子学习礼,不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“体面人”,而是希望他能在社会上立足。
  孔子的野心不大。有人说,孔子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字叫“鲤”,是因为他想让儿子学鲤鱼跳龙门,将来一举成功成名。这真是冤枉了孔子。当年鲁国的国君在孔鲤出生的时候来送贺礼,送来了一条鲤鱼,孔子当场就给儿子起名字叫“鲤”,这只是无心之举而已。孔子自己学习的目的,也不是想要以知识作为工具,去成功成名,而是像他的个人履历里面写的那样:
  你品,你细品。这是一个心性成长的过程。他的简历不像现在很多毕业生的简历,写得让人眼花缭乱,他不写自己有多厉害,只记录自己在这一生命阶段达到了什么样的心境。
  孔子学习的目的,是希望他三十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,四十岁成为一个明心见性的智者,五十岁通天达地,六十岁无烦无忧,七十岁实现相对的身心自由。这是修成人,修成君子,修成圣人的一个过程。所以,很明白,做学问,读诗书,就是要首先成人,再做君子,再向圣人看齐。
  孔鲤一生无建树,因为是圣人之子,被宋徽宗封为“泗水侯”
  说孔子不重视儿子的教育也不对,他只不过是不重视知识教育而已。孔鲤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,就已经接受了很好的胎教,礼的教育。孔鲤的妈妈亓官氏在怀他的时候,能够做到“立而不跂,坐而不差,独处而不倨,虽怒而不詈”,可以说,他从娘胎里就懂得了什么是礼,接受了做人的教育。
  孔鲤出生以后,孔子又给儿子配了“三母”,一个做他的老师,一个做他的养母,一个做他的保姆。这三位母亲,都本性宽裕慈惠、态度温良恭敬、又慎重寡言,孔鲤九岁之前的教育,就是与这“三母”的朝夕相处中进行的。
  到了孔鲤十岁幼学之龄,孔子才正式参与进来。不像现在很多老师,自以为学优于人,就使劲地给自家孩子灌输,巴不得他们成为神童,九岁就考上大学。
  《黄帝内经》里面说,女孩子七岁才启智,男孩子还要晚一年,八岁才开蒙,这之前的教育不应该是“知识教育”,而是幼儿启蒙教育。而怎样启发蒙昧呢?也不是背唐诗,读四书五经。在孩子能抓握东西,手眼协调能力具备了以后,就教他使用右手吃饭,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,就教他对答。等到了六岁的时候,教他识数,方位以及各种物质的名称,就是到了格物的年纪。七八岁的时候,教他学习基本的生活之礼,懂得尊老爱幼。
  孔鲤八岁了,孔子就送他去上小学,小学六年毕业,到十五岁,就去上大学。那时的大学,有条件的家庭叫“私塾”,五百家的镇子里面的大学叫“庠”,二千五百家的郡里面的大学叫“序”,而如果在国家首都,就有“国学”可上。孔子住在鲁国首都,因此孔鲤入的是国学。国学校每年招生一次,隔年考试一次。
  入学一年考经文句读,三年考读书习惯和团体生活,五年考学生是否博学敬师,七年考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以及对朋友的选择,这叫小成。九年能通晓各科,临事不惑,坚定不移,此谓大成。学成以后,远方之人都来归附,近处之人心悦诚服,大学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。
  每个人读书,天资不同,悟性不同,孔子这样的人,寥寥无几,能达到“大成”这种认识境界的人,也是少有的。我们不能说,孔子没有用心培养孔鲤,而是在学习的路上,父母只是最初的引导者而已。真正要学而小成,甚至学而大成,还要靠自己

大家都在免费测试 星座性格,你要试试吗?


以上就是关于「孔子为什么给儿子起名鲤」的全部内容,本文讲解到这里啦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~

【此①文为神魄星座网www.shenpo.com★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!】

查询
白羊男 / 白羊女
处女座

分享至